當?shù)貢r間6月25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抵達德國。他將出席26日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隨后前往西班牙參加29日開幕的北約峰會。 加上此前舉行的歐盟峰會,短短一周時間,三場大型峰會接續(xù)召開,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有外媒評論,“由烏克蘭問題主導”的這三場峰會,試圖傳遞一個信號:在俄烏沖突、經(jīng)濟通脹、能源短缺等背景下,西方國家將更加團結。 結果真能如其所愿嗎?! 一 6月23日至24日,歐盟27國領導人峰會召開;26日至28日,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埃爾茂舉行;緊隨其后,北約峰會將于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辦。 除拜登將出席后兩場峰會外,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也將以線上形式,在兩場峰會上發(fā)言。 峰會同時邀請印度等國領導人參會,希望勸說它們改變立場,從而實現(xiàn)“孤立俄羅斯”的意圖;此外,G7峰會還邀請了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塞內(nèi)加爾和南非參加部分會議。 此次G7峰會的舉行,正值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全球陷入能源、糧食和經(jīng)濟等多重困境。德國對此次會議“寄予厚望”。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期望就長期支持烏克蘭、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饑餓問題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朔爾茨呼吁西方國家,“現(xiàn)在是必須團結一致的時候了”。 而對于接下來的北約峰會,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之為在俄烏沖突背景下,加強北約的“歷史性”機會。外媒預計峰會將討論向歐盟東部與俄羅斯及白俄羅斯接壤的地區(qū)增兵。 對此,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回應稱,世界通貨膨脹水平的急劇增高是七國集團多年來不負責任的結果,而不是因為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 二 當?shù)貢r間6月24日,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閉幕。 峰會第一天,在經(jīng)過短暫討論之后,歐盟27國領導人作出決定,批準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成為候選國。至此,歐盟候選國數(shù)量增加至7個。 接下來的兩場峰會,俄烏沖突都將是會場內(nèi)外關注的重點。G7峰會的議題還包括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安全、經(jīng)濟復蘇等多個話題。同時,峰會或將推出一套具體計劃,以進一步加大對俄施壓、對烏支持。 此前,美國政府宣稱,將在G7峰會期間宣布發(fā)起一項全球基礎設施倡議,著重加強與印度洋-太平洋地區(qū)國家的聯(lián)系,從而增加在該地區(qū)的影響力。 最后舉行的北約峰會,首先會回應芬蘭、瑞典“火線加入”的申請。5月中旬,此前保持“軍事中立”的芬蘭、瑞典申請加入北約。 另外,北約峰會預計將宣布擴大該集團在東歐的軍事力量。有媒體報道,美國或會在峰會上提議加強歐洲安全的相關措施。 北約峰會還將邀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的領導人參會,這也是四位亞太國家領導人首次亮相北約。 三 一周三場峰會,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將對外傳遞重要信號——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之際,西方依舊、甚至會更團結。 然而,就在七國集團25日準備年度峰會之際,約4000名抗議者來到了慕尼黑。 擔心抗議示威活動過多,德國警方出動1.8萬名警察用于峰會保障工作,并對會場所在地實施封鎖。22日,慕尼黑發(fā)生針對峰會的縱火事件,當天早晨有8輛警車被焚毀。 與此同時,西班牙、美國等多地也舉行多場抗議活動??棺h者還將在馬德里舉辦一場名為“不要北約”的“和平峰會”。 更重要的是,即便西方媒體也承認,美歐看似要在俄烏問題上展現(xiàn)團結,但實則各有考量。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俄烏沖突對國際格局的沖擊不斷顯現(xiàn),美歐利益分歧難以化解,靠對抗俄羅斯建立起來的“應急團結”難以持久。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西方國家協(xié)調(diào)行動,試圖摧垮俄羅斯經(jīng)濟。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行動少見取得什么效果,反過來卻暴露了西方對俄能源的依賴性。 有分析指出,表面上看,俄烏沖突使歐洲多國暫時加強了與美國的“捆綁”。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歐洲國家會發(fā)現(xiàn)被犧牲的更多是歐洲利益,而維護的卻是美國的霸權。 新華社的報道更直言,峰會暴露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固守冷戰(zhàn)思維,企圖利用G7、北約這兩大集團主導國際秩序。謀合作、促發(fā)展本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而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固守冷戰(zhàn)思維,為了維護自身霸權,拉幫結派搞“小圈子”。這種做法逆流而動,注定不會得逞。 有外媒稱,德國已經(jīng)在試圖降低外界對會議的期望值。一位德國官員說,在瑞芬兩國加入北約問題上,“即使我們需要再延長幾周達成協(xié)議,那也不是災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