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法是,化危機為機遇,借助突發(fā)事件擴大傳播范圍,借助輿論傳播誠意,爭取公眾的支持,反被動為主動。1999年夏,筆者運作“西安國際公關策劃高級演講會”時,某知名主講人因一身許兩會可能來不了,面對出現(xiàn)的無法向參會企業(yè)家兌現(xiàn)承諾的潛在危機,筆者只得使出渾身解數,以情感人,以利益激勵人,終說服了對方,化解了潛在危機。前幾年,某顧客因使用不當投訴熊貓收音機有質量問題,面對已被媒體曝光的公眾環(huán)境,熊貓集團沒有采取據理力爭的和公眾對立的態(tài)度,而是領導親自登門向該顧客道歉,免費更換一臺新收音機,并在某報以一整版的篇幅刊出該顧客的照片表示感謝,熊貓品牌化危機為機遇,美譽度劇增。
評估
我們在對公關活動進行評估時,往往是只評估實施效果,評估不夠。如能在評估時,除實施效果外再評估活動目標是否正確、賣點是否鮮明、經費投入是否合理、投入與產出是否成正比、公眾資料搜集是否、媒體組合是否科學、公眾與媒體關系是否更加鞏固、社會資源是否增加、各方滿意度是否量化等,則公關活動的整體效果才能體現(xiàn)出來。這種評估有利于活動績效考核、責任到人,更能增加經驗,為下一次公關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打好基礎。
可操作性
公關活動不能脫離社會現(xiàn)實。策劃時一定要考慮國情、民情和民風,充分考慮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制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與政府部門或部門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操作難度,提高活動成功率。
可延續(xù)性
市場開發(fā)和維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公關活動即使是很成功的、轟動性的,其影響也是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公關活動在策劃時一定要注意連續(xù)性。在主題統(tǒng)一的前提下,幾個甚至十幾個公關活動連綿不斷,環(huán)環(huán)相扣,承前啟后,對市場形成一波接一波的沖擊。
促進銷售
企業(yè)經營的終目的是銷售產品、獲取利潤。公關活動的目的同樣如此。如果公關活動對企業(yè)形象沒有正面的提升,對產品銷售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即使社會影響巨大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公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