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一般定義: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用各種壓力機和裝在壓力機上的專用工具,通過壓力把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制品,這種專用工具統(tǒng)稱為模具。
注塑過程說明:模具是一種生產(chǎn)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幾組零件部分構成,這個組合內有成型模腔。注塑時,模具裝夾在注塑機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內,并在腔內冷卻定型,然后上下模分開,經(jīng)由頂出系統(tǒng)將制品從模腔頂出離開模具,后模具再閉合進行下一次注塑,整個注塑過程是循環(huán)進行的。
模具質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⑴制品質量:制品尺寸的穩(wěn)定性、符合性,制品表面的光潔度、制品材料的利用率等等;
⑵使用壽命:在確保制品質量的前提下,模具所能完成的工作循環(huán)次數(shù)或生產(chǎn)的制件數(shù)量;
⑶模具的使用維護:是否屬方便使用、脫模容易、生產(chǎn)輔助時間盡可能的短;
⑷維修成本、維修周期性等等。
塑膠模具注塑時出現(xiàn)翹曲和變形怎么處理?
1、脫模不良引起應力變形時,可經(jīng)過增加推桿數(shù)量或面積、設置脫模斜度等辦法加以處理。
2、由成型條件引起剩余應力形成變形時,可經(jīng)過下降打針壓力、提高模具并使模具溫度均勻及提高樹脂溫度或采用退火辦法予以消除應力。
3、因為冷卻辦法不合適,使冷卻不均勻或冷卻時刻不足時,可調整冷卻辦法及延長冷卻時刻等。例如,可盡可能地在靠近變形的地方設置冷卻回路。
4、關于成型縮短所引起的變形,就必須修正模具的規(guī)劃了。其中,重要的是應注意使制品壁厚共同。有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經(jīng)過測量制品的變形,按相反的方向修整模具,加以校正??s短率較大的樹脂,一般是結晶性樹脂(如聚甲醛、尼龍、聚丙烯、聚乙烯及PET樹脂等)比非結晶性樹脂(如PMMA樹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樹脂及AS樹脂等)的變形大。另外,因為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具有纖維配向性,變形也大。
模具制造工序及殘余應力的影響
在工廠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的模具,在熱處理后變形較大,經(jīng)認真調查后發(fā)現(xiàn),模具在機械加工和后熱處理階段未進行任何預先熱處理。
1.變形原因
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殘余應力和淬火后的應力疊加,增大了模具熱處理后的變形。
2.預防措施
(1)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應進行一次去應力退火,即(630-680)℃×(3-4)h爐冷至500℃以下出爐空冷,也可采用400℃×(2-3)h去應力處理。
(2)降低淬火溫度,減少淬火后的殘余應力。
(3)采用淬油170oC出油空冷(分級淬火)。
(4)采用等溫淬火工藝可減少淬火殘余應力。
采用以上措施可使模具淬火后殘余應力減少,模具變形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