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藝術中的民俗文化 傳統(tǒng)磚雕藝術中的大量題材來自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那些紋樣往往以象征、諧音、表號、用典等手法,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理想的期望。它們充分反映了我國的民俗文化,這在青磚的藝術中也得到了大大的體現(xiàn)。
那么什么是仿古磚雕呢?仿古磚雕,可以理解為在磚雕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一種產品。古代磚雕,手工藝作品,費時費力。在當今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價格也比較高昂,對于很多人來說只能望而卻步。
現(xiàn)代的仿古磚雕,使用了新型材料進行加工制造,翻模 冷陶燒制成型,速度快,價格還比較低。比較適合當今中式庭院、四合院的裝修和改造。大面積使用也能夠供應上,成本也不會高。
磚雕較木雕、石雕而言,磚雕的成本較低,原料易取得,工藝難度不大,比石膏結實、耐用,且曼具用性,和觀賞性。所以我們更要把磚雕傳承下去,讓磚雕工藝品在吸收外來文化元素的同時永遠根植于我們民族的工藝,要融八現(xiàn)代的生活元素,取材更加廣泛,不斷創(chuàng)新制作出讓消費者看得上、買得起、帶得走、耐欣賞、可實用、想收藏、能升值的磚雕新作品。
由于磚雕體積較小受到限制,因此它的造型較石雕、木雕而言,不是很豐富,加上歲月的流逝,以及入為地破壞,留存下來的磚雕就更少了。清末至民國初年為磚雕發(fā)展的鼎盛期,其雕刻工藝特別細膩復雜,處理上大都是前景對象施以圓雕或半圓雕,中景的場景如樓閣、廊柱為鏤雕,背景的屋宇,山水樹林等雕刻輔以一定深度,前后可多達9個層次之多,前呼后應,層層深入,刀工精致,具有層次感和距離感,令人驚嘆。光影效果顯著,與中國古典園林的借景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磚雕的用料與制作也極為考究。一般采用經特殊技藝燒制、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后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一凸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