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一種金屬元素。原子序數(shù)74,原子量183.84。鋼灰色或銀白色,硬度高,熔點高,常溫下不受空氣侵蝕;主要用途為制造燈絲和高速切削合金鋼、超硬模具,也用于光學儀器,化學儀器。中國是世界上的鎢儲藏國。
鎢是一種金屬元素。鎢的化學元素符號是W,原子序數(shù)是74,相對原子質量為183.85,原子半徑為137皮米,密度為19.35克/每立方厘米,屬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二長周期)的VIB族。鎢在自然界主要呈六價陽離子,其離子半徑為0.68×10-10m。由于W6+離子 半徑小,電價高,極化能力強,易形成絡陰離子,因此鎢主要以絡陰離子形式[WO4]2-,與溶液中的Fe2+、Mn2+、Ca2+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黑鎢礦或白鎢礦沉淀。經過冶煉后的鎢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熔點,硬度很大,蒸氣壓很低,蒸發(fā)速度也較小,化學性質也比較穩(wěn)定。
有色金屬
鎢是一種有色金屬。通常人們根據金屬的顏色和性質把金屬分成兩大類: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主要指鐵、錳、鉻及其合金,如鋼、生鐵、鐵合金、鑄鐵等。黑色金屬以外的金屬稱為有色金屬。鎢則屬于有色金屬范疇。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電阻比純金 屬大,電阻溫度系數(shù)小,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作為一種有色金屬,鎢的強度和硬度非常高。由于這種特性,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強的鎢硬質合金被大規(guī)模應用于切削工具、礦山工具中。
稀有金屬
鎢是一種稀有金屬。稀 有金屬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屬。鎢是一種分布較廣泛的元素,幾乎遍見于各類巖石中,但含量較低。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1%,在花 崗巖中含量平均為1.5×10-6,這種特性導致其提取難度非常大,通常只能用有機溶劑萃取法及離子交換法分離提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冶金工藝、設備和分析檢測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稀有金屬生產規(guī)模的擴大,使得鎢的純度不斷提高,性能不斷改進,品種不斷增多,從而擴大了鎢的應用領域。我國鎢礦資源豐富,鎢的 產量和出口總量均占世界。
鎢是1781年由瑞典化學家舍勒發(fā)現(xiàn)的。到20世紀初期,由于其一系列應用的開發(fā),如1900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首次展出以鎢作為合金元素的高速鋼以及采用鎢絲制作的燈泡;1927-1928年研制成碳化鎢基燒結硬質合金等,鎢冶金工業(yè)開始得以產生和發(fā)展。
為了適應用戶對鎢制品日益提高的質量需求,降低成本,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鎢冶金技術得到長足的進步,新的先進技術取代傳統(tǒng)的技術。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在鎢礦物原料分解方面,早期產業(yè)化的蘇打壓煮法發(fā)展成為不僅能處理白鎢精礦、低品位白鎢中礦,同時能夠處理黑白鎢混合礦;在理論 研究得到突破的基礎上,NaOH(氫氧化鈉)分解法由只能處理低鈣黑鎢精礦發(fā)展成為能處理包括白鎢精礦、難選鎢中礦在內的各種鎢礦物原料的通用技術。當然,隨著發(fā)展逐步淘汰了NaOH熔合法、蘇打燒結法、鹽酸分解法等效率低、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傳統(tǒng)方法。同時也降低了對選礦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