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病害從不同的角度可進行不同的分類,從病原的性質可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是草坪病害的一種主要的分類方式。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又稱傳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又可根據(jù)病原生物的種類分為病害、病害、病毒病害等。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又稱非傳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也可以按病害的傳播途徑分,可分為氣流、雨水、土壤、種苗、昆蟲傳播等病害。按草坪草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又可以分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等。下面就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發(fā)生原因和癥狀作一具體的區(qū)分,以便為病害的預防和控制提供標準。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各類病原物引起的,有、、病毒:線蟲等,一旦草坪某處發(fā)生此類病害,它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可以迅速地向周圍蔓延。
各類病原物能從活的有機體之中得到營養(yǎng)物質,即寄生,它有以下幾種寄生類型:a、活體寄生,如銹菌、白粉菌等只能從活的組織中得到養(yǎng)分;b、半活體寄生,即病原物不但可以從活的組織中吸取營養(yǎng),也可在組織死之后繼續(xù)生存和繁殖。
一般培土的材料是土、砂和有機肥的混合物,所用土、砂及有機肥不能含有雜草種子、病菌、害蟲等有害物質,過篩后再按土:砂:有機肥按1:1:1或2:1:1的比例混合均勻。具體混合比例應遵照與草坪原土壤基本一致的原則來確定。厚度為0.5-l厘米,或掌握在≤1/3草坪厚度,施后應拖平。
雜草通常是新建草坪的敵人,雖然在播種前要用各種方法進行雜草的清除,但雜草終歸會侵染草坪。清除雜草較為有效的方法是施用除莠劑,大多數(shù)除莠劑對幼小的草坪都有較強的毒害作用,因此除莠劑的使用,一般應推遲到新草坪草發(fā)育到足夠強強壯時進行。在次修剪時一般不施用萌后除萎莠劑或用量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