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培訓:如何讓你的演說充滿吸引力呢?
在這個時代,如何做快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一個是高顏值,另一個就是高“言”值!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會演講的靈魂萬里挑一!一個人的語言表達和演講能力,是一個人成長和成功中的塊敲門磚!
聽過很多的道理,為什么你卻過不好這一生。演說亦是如此,很多來大印文化《總裁演說思維》的同學表示,以前也聽過很演講口才培訓,看過很多視頻以及書籍,但是演講能力依舊沒有多大提升。真正的學習一定不是你聽到多少知識,而是你把多少知識轉化成能力。為什么有的人演講很有吸引力?有的人演講十分的平淡?為什么有的人演講可以使聽眾情緒高昂?有的人演講使聽眾昏昏欲睡?為什么有的人演講令人耳目一新?有的人演講讓人感到陳詞濫調?那是因為大多數的演講都是平鋪直敘,想到哪里講到哪里,沒有經過語言藝術的修飾,導致演講沒有吸引力。如何讓你的演說充滿吸引力呢?今天大印文化給大家分享以下演講培訓修辭手法對于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演講的獨特魅力。
1 、雙關
在演說中,為了獲得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可以利用漢語語音或語義的關系,特意讓一個詞語同時兼有兩種意思,這就是雙關。
比如“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在郭沫若的這段演說詞中,“春分”和“清明”不僅僅代表著節(jié)氣的更迭,也暗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可謂發(fā)人深省。
2、夸張
為了讓事物的某些特征更加突出,可以使用夸張的手法,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做藝術上的擴大或縮小的描述。夸張包括三種:
(1)夸大。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等方面夸大,使其大大超過現實;
(2)縮小。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等方面縮減,使其遠遠小于現實。比如“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就是對節(jié)省形象化的縮?。?/p>
(3)超前夸張。在兩個事物中,故意把后出現的事情說成是先出現的,或者同時出現的。
在運用夸張手法時要注意以生活的真實為基礎,但又要有一定的距離;不能為夸張而夸張,也不要在比較嚴肅、嚴謹的演說和場合使用夸張手法。
3、象征
在演說過程中,為了避免粗淺的說教使聽眾產生心理抗拒,削弱演說效果,演說者可以選取某一富有特征的具體事物含蓄地表達與之相似、相近的意義、思想和情感,這就是象征。由于這種象征是憑借具體的形象來折射演說者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tài),因而能夠限度地啟發(fā)聽眾的想象力,讓他們通過象征物去領會演說者想要傳的“潛臺詞”。
4、設問和反問
設問就是自問自答,聞一多的《后一次演講》的開篇就運用了這個手法: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卑劣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目的在于引起聽眾的思考和關注。
而反問,則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可以使語氣表達得更強烈,能更好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同時還能有效引發(fā)聽眾的思考,并增強震撼力。
5、對比
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較。在演說中運用對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較地表現演說者的觀點,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
6擬人
“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圣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個夢想》中,將美國擬人化,十分形象生動。在演說中恰當地運用擬人手法,可以達到引起聽眾共鳴和深思的效果,同時也能表達強烈的愛憎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渲染氣氛。在運用擬人時,比擬物和被比擬物的選擇一定要。
看到這里,有些企業(yè)朋友可能會想,在商務場合中,不應該是有一說一,實事求是嗎?用得著說得這么有藝術感嗎?其實,看看這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商業(yè),馬云、羅永浩、雷軍等,他們個個都是善于運用互聯網思維、語言修辭技巧的演說高手,在演講舞臺極具個人魅力和舞臺張力。
如果你只是想讓員工和客戶聽懂你的話,那么你有條理、清晰地表達即可。但是,如果你想讓員工和客戶被你演說的內容所吸引、觸動,并因此信賴你,追隨你,那么,你就需要讓你的語言更有魅力,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動人心!
關注大印文化,帶你了解實用的互聯網思維、演講培訓、口才培訓、口才培訓班、演講口才培訓精彩內容!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