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橋梁的組成與分類
1)橋梁的組成
按其功能,橋梁的組成分為三部分。
(1)上部結構(墩上結構)
包括承重結構和橋面。其作用是承受車輛荷載,通過支座將荷載傳遞給墩臺
(2)下部結構
包括橋墩和橋臺。其作用是支承橋跨結構,并將結構重力、車輛荷載傳遞給地基。同時,橋臺還與路堤銜接,抵御路堤的土壓力。
(3)附屬結構
包括橋頭路堤錐形護坡、護岸等。其作用是防止路堤填土向河中坍塌以及抵御水流的沖刷。
橋梁的分類
(1)按橋梁主要承重構件的受力特征分
①梁橋。主要承重構件是梁板。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承受彎矩,墩臺承受豎向壓力
②拱橋。主要承重構件是拱圈。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拱圈承受壓力的同時,也承受彎矩。墩臺除承受豎向壓力和彎矩外,還承受水平推力。
③剛架橋。橋跨結構和墩臺(支柱)彼此連成一個整體。是介于梁橋和拱橋之間的一種橋梁結構形式。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受彎,而在柱腳處產生豎向反力、水平反力和彎矩。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以鋼筋混凝土為基礎的,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設計功能的改變或錯誤以及施工質量的問題,對某些已澆筑好的混凝土結構必須進行拆除,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人工剔鑿或機械破碎,更先進一點的就是采用靜態(tài)破碎或爆破拆除,但這些方法不是效率低,就是風險性大,普遍噪音和污染嚴重,而且這此方法在拆除的過程中對合格的保留結構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擾動破壞,造成保留部分的混凝土產生裂紋或鋼筋與混凝土的脫離,難以滿足原有設計的質量要求,另一方面,在后續(xù)設備、儀器等裝置的安裝過程中,也需根據(jù)安裝要求在已澆筑好的混凝土構造中進行不同口徑、角度和深度的鉆孔,并保證對混凝土結構不產生破壞,確保安裝的質量,還有一些需在已有混凝土結構的不同位置進行大面積的切割分離,以滿足某些技術功能的需要。
濕法防塵。這是一項簡便、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粉塵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這樣可大大減少粉塵的產生及擴散。在實際工程拆除前,可對拆除的建筑物事前進行淋水,也可以在粉塵揚起的瞬間,及時用消防車降塵處理。定時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霧化噴淋灑水,凈化施工現(xiàn)場空氣環(huán)境,也是很多工地常常采用的辦法。
建設單位需要拆除房屋建筑時,必須將擬混凝土拆除的工程發(fā)包給具有保證作業(yè)條件、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fā)的混凝土拆除工程專業(yè)承包資質證書的專業(yè)承包企業(yè);必須委托監(jiān)理公司對房屋拆除工程施工進行監(jiān)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