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鉆 [2] ,又稱沖擊鉆。用鋼絲繩把頓鉆鉆頭送到井底,由動力驅動游梁機構,使游梁一端上下運動,并帶動鋼絲繩和鉆頭產(chǎn)生上下沖擊作用,使巖石破碎。頓鉆鉆速慢,效率低,不能適應日益增加的井深和復雜地層的鉆探要求,逐漸被旋轉鉆代替。但它有設備簡單,成本低,不污染油層等優(yōu)點,可用于一些淺的低壓油氣井、漏失井等。
利用鉆頭旋轉時產(chǎn)生的切削或研磨作用破碎巖石。是當前通用的鉆井方法。比頓鉆鉆速快,并易于處理井塌、井噴等復雜情況。按動力傳遞方式,旋轉鉆又可分為轉盤鉆和井下動力鉆兩種:轉盤鉆在鉆臺的井口處裝置轉盤,轉盤中心部分有方孔,鉆柱上端的方鉆桿穿過該方孔,方鉆桿下接鉆柱和鉆頭,動力驅動轉盤時帶動鉆柱和鉆頭一起旋轉,破碎巖石。井下動力鉆是利用井下動力鉆具帶動鉆頭破碎巖石,鉆進時鉆柱不轉動,磨損小、特別適于打定向井。井下動力鉆有渦輪鉆、螺桿鉆和電動鉆等。
選擇井口位置,按要求挖一口直徑與鉆頭相同、深度與鉆頭大致相等的圓井,將鉆頭放入其中
將鉆機轉盤孔中心與挖好的圓井中心對準,放置鉆機。在井架滑輪上掛一根繩,系好物體,調整腿使繩與轉盤孔中心對齊,腿下墊一塊大木塊,使腿穩(wěn)定可靠。
包括鉆頭、鉆柱、井下動力鉆具以及穩(wěn)定器、減震器、震擊器等工具。
鉆頭鉆井時必不可少的破碎巖石工具,主要有牙輪鉆頭、金剛石鉆頭和刮刀鉆頭3類。牙輪鉆頭,由鉆頭體、牙爪、牙輪、軸承、水眼等組成。按牙輪結構分銑齒型及鑲齒型兩種,按軸承結構分密封(或不密封)滾動軸承及密封(或不密封)滑動軸承兩種,牙輪鉆頭適用于鉆各種地層,目前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