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系統(tǒng)有、抗驚厥、降溫等作用,對體液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蟲草的水或醇提取物可明顯抑制小白鼠肉瘤等腫瘤的成長,蟲草菌發(fā)酵液可對抗家兔心肌缺的ST段改變,蟲草菌對大鼠應激性心梗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蟲草水提液對大鼠急性腎衰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子實體發(fā)育條件:截止2018年,文獻中關于控制冬蟲夏草子實體發(fā)育研究的記載較少。冬蟲夏草菌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18℃(Dong & Yao,2011)。沈南英等(1983)分離冬蟲夏草菌時采用了15-20℃的溫度。劉杰麟(1990)指出在8-17℃的室溫下培養(yǎng)5個月方可觀察到冬蟲夏草菌落上長出的尖細的子座,7個月也只有2-3厘米長。如嚴格控制培養(yǎng)溫度于15-19℃之間,就能于3個月后看到冬蟲夏草菌落中央的角狀扭起菌絲發(fā)育形成與自然生長相似的子實體。
冬蟲夏草接種的關鍵在于選擇寄主昆蟲性薄弱的幼蟲期,尤其是剛蛻皮和取食活動激烈、摩擦損傷率較高的時期。當飼養(yǎng)的蝙蝠蛾幼蟲達4-6齡,有2/3以上的幼蟲蛻皮時,把幼蟲集中。接種時先用冬蟲夏草的子襄孢子制成較濃的孢子懸浮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幼蟲體上,每天噴2次,共噴3天。
管理與收獲:栽種后土壤的濕度應保持在40-50%,并防止踐踏和鳥類啄食。在合理的管理下,坑內幼蟲會很快感染、僵化,在蟲體表面逐漸長出白色菌絲。一般生長120天(扣除夏季6-7月休眠期),才能長出達到藥用標準的蟲草。春種蟲草到翌年芒種前后挖出,秋種的蟲草到來年8月上旬挖出。挖出后先放入60-80℃的熱水中浸泡10-15分鐘,撈出再用清水沖洗曬干或烘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