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禮是慶賀幼兒周歲生日的主要禮儀,這種禮儀在我國北齊(550-577年)時期就已存在,稱作“試兒”。到了宋朝時期(960-1279)更加盛行,稱作“拈周試睟”,后來在民間稱作“抓周”。嬰兒一周歲時,親朋一般饋贈禮物。富裕人家設(shè)“周歲宴”,席間陳設(shè)書畫、硯筆、刀劍、算盤、秤尺等器具讓小孩揀取,視其喜愛,預(yù)卜日后。
生日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認(rèn)為,這同時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因為以前的科技不像如今日新月異,那時的母親生孩子,有“一只腳在棺材里,一只腳在棺材外”一說。所以,他們覺得在那天,應(yīng)該以孝敬母親為主。
即便是健康人,口腔、鼻腔內(nèi)也都攜帶有一定或病毒。辦滿月酒時賓客眾多,人與人之間交流頻繁。因此,為了讓寶寶少接觸,家長應(yīng)盡量讓寶寶遠(yuǎn)離賓客。如果賓客想要接觸寶寶,家長需提醒他們先洗手。再次建議,家長不要帶剛滿月的寶寶出席滿月酒。滿月酒上播放寶寶的VCR,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計寶寶成長報紙 擅長文字的爸媽可以按照報紙的稿件、版式,撰寫寶寶出生的新聞,讓寶寶出生就“上頭條”。設(shè)計這樣一張專屬寶寶的成長報紙派發(fā)給賓客,一定能奪人眼球。 寶寶成長視頻 如今拍攝器材眾多,一臺手機(jī)也可以拍攝下寶寶的日程生活。在滿月酒上播放有關(guān)寶寶的視頻也是一種很有新意的紀(jì)念,視頻中可以包含寶寶的“大事件”,比如打預(yù)防針、次洗澡、次微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