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煙,主要供應對象是駐外使領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yè)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濾嘴“中華”煙后,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上市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專賣局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的。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能贏得“國煙”的美譽,關鍵是中華牌卷煙的吸味純凈,質量上乘,富有清香之氣。為了把好中華牌卷煙的質量,中華牌一問世,便得到了當時各級領導的極大關注,上至國家局、華東公司和上海市公司,下至廠領導、車間領導,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華牌卷煙基本上是按照“有多少煙葉生產多少”的原則進行生產的。由于當時國民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國內煙葉供應嚴重不足,因此,當時的中華牌卷煙的產量也一直較低,但中華牌卷煙的質量始終保持如一。
歷史上,中華牌卷煙為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從內在配方到外形包裝,曾開發(fā)生產了多種多樣的新品。首先在內在配方上就有:為所需的特制#54中華煙(質量等同于熊貓);為供應有關國外領導人所需的#35中華煙;為出口外銷市場所需的#15中華煙;以及供應內銷市場的#25中華牌卷煙。
軟盒黃鶴樓(藍版) 盒裝:
1.透明紙、拉帶始、終端、撕口方向、封簽粘貼、小盒盒搭口粘封的設計同軟盒黃鶴樓(特制珍品)。
2.小盒內襯紙上端有五排“黃鶴樓”漢字與漢語拼音相間的鐳射字體,鮮艷、清晰。小盒內襯鋼印由數字和拼音字母7位組成,字體規(guī)范,清晰。
3.小盒材質采用97K/平方毫米金色噴鋁鐳射激光防偽紙。 煙支: 條盒材質采用250K/平方毫米金色噴鋁鐳射激光防偽紙,珠光水松紙色澤基本一致,長度為34mm。水松紙印字清晰完整,表面潔凈,搭口粘貼牢固、平整、光滑,不翹邊和漏氣。濾嘴棒為醋纖,長度為25mm。煙支松緊適中,切口平齊,煙支端無空陷,表面光潔,無皺紋,點,卷煙紙為豎羅紋。鋁箔紙采用金鐳射噴鋁技術印刷,其七彩鐳射“黃鶴樓”字體美觀大方,具有較隱蔽的防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