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煙的煙葉利用陽光調(diào)制,主要有曬紅煙與曬黃煙。一般曬黃煙外觀特征和所含化學(xué)成分與烤煙相近,而曬紅煙則同烤煙差別較大。曬紅煙的葉片一般較少,葉肉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曬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葉片質(zhì)量。煙葉一般含糖量較低,蛋白質(zhì)和煙堿含量較高,煙味濃,勁頭大。曬煙主要用于斗煙、水煙和卷煙,也作為雪茄芯葉、束葉和鼻煙、嚼煙的原料。此外,有些曬煙還可以加工成殺蟲劑。世界上生產(chǎn)曬煙的主要國家是中國和印度。我國各省都有曬煙種植,但分布零散,比較集中的有四川、廣東、貴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東、陜西等省。
白肋煙
白肋煙是馬里蘭深色曬煙品種的一個突變種。1864年美國俄亥俄州布朗縣的一個農(nóng)場在馬里蘭闊葉煙苗床里初次發(fā)現(xiàn)了奶黃色的突變煙株,后經(jīng)專門種植證明具有特殊使用價值,因而發(fā)展成為煙*的一個新類型?,F(xiàn)已成為混合型卷煙的重要原料。白肋煙的莖和葉脈呈乳白色,這與其它煙*截然不同。其栽培方法近似烤煙,但要求中下部葉片大而薄,適宜在較肥沃的土壤上種植,對氮素營養(yǎng)要求較高。白肋煙生產(chǎn)較快,成熟集中,分次采收或整株采收。調(diào)制方法是掛在晾棚或晾房內(nèi)晾干。白肋煙的煙堿和總氮含量比烤煙高,含糖量較低,葉片較薄,彈性強,填充力高,陰燃?;鹆姡⒂辛己玫奈漳芰?,容易吸收卷制時的加料。世界上生產(chǎn)白肋煙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南朝鮮、墨西哥、馬拉維和菲律賓等。我國白肋煙是在解放后引進并發(fā)展起來的,栽培面積較大的有湖北和四川等省。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煙,主要供應(yīng)對象是駐外使領(lǐng)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chǎn)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chǎn)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yè)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chǎn)濾嘴“中華”煙后,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yīng),“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上市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yīng),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專賣局領(lǐng)導(dǎo)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的。
軟盒黃鶴樓(特制珍品) 盒裝:
1.透明紙透明度好,與小盒緊貼牢固。
2.封簽粘貼為貫穿始終的兩條膠痕。
3.小盒內(nèi)襯鋼印由數(shù)字和拼音字母7位組成,字體規(guī)范,清晰,分別代表:批次、月、日、班次、機臺號。
4.小盒搭口粘封為等距離三條膠痕。
5.小盒背面正中間采用激光全息防偽商標,傾斜不同角度清晰可見 “黃鶴樓”3個字。 煙支: 排列方式為7-6-7排列,珠光水松紙色澤基本一致,長短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