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少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讀書到底有什么用處?
一個巧妙的答案是:人一生吃的飯,并沒有體現(xiàn)在外貌上,但從小到大,這些飯都長成了他的血和肉。讀書也是如此,就像鍛煉身體一樣,不一定馬上見效,但智慧會像你的筋骨一樣強壯起來。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雖然不能帶給我們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當你愛上讀書,你便會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著你。因為你總會在書中的世界里,遇見值得愛的、美的自己。讀書有兩種收獲: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原來不知道而且也沒有的東西,這樣收獲到的東西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已經(jīng)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感悟到的,稱為智慧。你要記住,讀書不是為了讓你富裕,而是讓你沉著;讀書不是為了讓你看得見繁華,而是讓你耐得住寂寞。
一個不讀書的人,認知的范圍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維里。只讀一點書的人,對世界的認識也只是一知半解。習慣讀書的人,會看到一個更寬廣、更復雜的世界。
讀書的終目的,是尋找內心的光明,遇見的自己。
2
書是通往智慧的直線,讓你看得清自己,看得見別人,看得到未來。讀書,雖然不能確保登上頂峰,卻能讓大多數(shù)人免于跌落谷底。讀書雖然不能直接幫你解決問題,但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不讀書的人,看到的只是別人畫給他看的美好世界;讀了書之后,你就認識了黑暗和丑陋;只有讀了更多的書之后,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燦爛和輝煌。如果你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必須知道,你已經(jīng)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讀書意味著你還沒有完全認同于現(xiàn)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
讀書讓人擁有富足的內心,那是千金不換的財富。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忘記了書中的內容,理解不了它所要表達的情感,也許后只是談及書的名字時,知道看過這本書。但是,讀書能讓你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依無靠或無所事事的時候,有一種嚴肅的力量推動著往前走。你從書中得到的見識、豐富的涵養(yǎng),以及這些所能帶給你的機遇和滿足,都是金錢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
在快速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中,沉靜下來去閱讀,你將會收獲到快餐文化所無法承載的積淀。讀書,能帶給你排山倒海、穿聽的精神力量;讀書,能指導你,塑造你,將你送往更高遠的未來。一個不讀書的人,就相當于主動關上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大門,成為拒絕思索、被動接受的人。兩天不讀書,也許看不出什么明顯的變化,但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不讀書,這個人的氣質、談吐、思想觀念,都會逐漸地暴露出無知和淺薄。
讀什么書就代表你是什么樣的人,買什么書就是在給下一代指引什么方向。
2014年,在杭州圖書館,經(jīng)常有一位拾荒老人坐在里面讀書。老人看書前,必定要把手洗干凈,人們紛紛為老人對書的愛惜而感動。當人們深入了解才發(fā)現(xiàn),老人并不是一位流浪漢,他叫韋思浩,是老杭州大學中文系的畢業(yè)生,退休前曾任中學一級教師。次年年末,老人不幸車禍離世,在整理老人遺物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老人的高尚之處,遠遠不止于愛書,甚至連家人都未曾發(fā)現(xiàn),老人多年來把自己大部分的退休金和拾荒得來的錢,投入到幫助讀不起書的孩子們身上,多少人不禁落淚,緬懷這位無私的老人。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愛書、惜書的精神。也許正是由于這份愛惜,老人才更加掛念那些無書可念的孩子;也是由于讀書,才讓世人注意到這位品德高尚的老教師,才讓這份正能量不致埋沒在人群中。
世界上只有一種投資是只賺不賠的,那就是學習。書,有人看是知識,沒人看就是廢紙。只藏書不讀書,等于積累了一堆有用卻在長期禁閉中虛度時光的廢紙。無論你多么強大、多么,都要多花點時間讀書,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世界才能更大。
讀書學習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雖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所以要多讀書,即使讀書不會讓你夢想成真,但是讀書會讓你離夢想更進一步。
當你愛上讀書,世界就會愛上你。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壤之別。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別人的經(jīng)驗長自己的智慧,何樂而不為?讀書可以獲知人類精華的智慧,讀書可以足不出戶便體驗別樣的人生,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因此,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不但會豐富你的思想見識,還會讓你長久地保持個性和魅力。書是我們的朋友,它會愉悅我們的心情,陶冶我們的情操。和書本結緣,會使我們不再感到孤獨和黑暗;和書交友,會使我們看到希望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