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基本上是家庭中使用頻率、功率的電器,所以在購買空調時,每個人都想購買更省電的產品。因此,在銷售過程中,能效等級越高,電力就越省,很多業(yè)者都喜歡用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廣告語。能效等級高,空調耗電量低,在一定前提條件下是正確的。但是,能源效率等級多表現電氣設備的環(huán)境性,但環(huán)境保護不等于節(jié)電。
空調的能源效率等級。
過去的空調能效分為五個等級,現在只分為三個等級。能源效率是指空調能源消耗和效率的比率。就像一個人的工作量和飲食量一樣,等級高的是吃得少,干得多的等級低的是吃得少。
這樣看來,能效等級越高越省電這句話似乎是對的。但是,有兩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比例不能代表實際的飲食量。如果我吃得多,你說我的能源效率高還是低?
不同空調的能效等級規(guī)范不同,相同的比例,有些空調是一級,有些空調是二級。
這兩個問題,我們應該詳細說明。
能源效率等級標準。
1、定頻空調與變頻空調的標準不同。
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被稱為EER能效。算法是我之前說的,只是利用冷凍量和冷凍時的消耗電力的比例進行排名。注意:EER能源效率只能反應空調的制冷能源效率,沒有評價空調的制熱。
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被稱為APF能效。這不是算出來的,是測出來的。是計算空調全年使用情況(制冷+制熱)與全年耗電量的比值。
兩種能效計算方式產生了兩種排名依據。相對而言,定頻空調的排名更加寬松。例如,能源效率為3.5的空調,在定頻空調中屬于二級能源效率的變頻空調中屬于三級能源效率。定頻空調空調比變頻空調省電嗎?當然不行!這兩種能源效率之間沒有可比性。
因此,我們在比較空調的能效等級時,必須保證比較的空調是同一種類型,都是定頻空調,或者是變頻空調。
2、櫥柜空調與掛機空調的標準不同。
空調制冷量不同,能源效率等級的排名依據也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排名界線在4500W-4500W以上,基本上是機柜4500W以下,機柜也掛著。
例如,同樣的能源效率比為3.5的定頻空調,如果其制冷量小于4500W,則為二級能源效率,如果其制冷量大于4500W(小于7100W),則為一級能源效率。
換句話說,要比較空調的能效等級,首先需要確定空調的范圍。與櫥柜空調和掛機空調相比,有時沒有意義。
3、比值并不代表耗電量。
那個人說,我不看能源效率等級。我可以直接比較空調的能源效率嗎?答案還不行。事實上,我們在初中數學課上學習,只知道兩個數字的比例,不能判斷其中一個數字的大小。正如前文所說,我吃得多也做得多,對能源效率的影響不大。
放在空調里也一樣,一臺空調(制冷功率800W),一臺空調(制冷功率1600W),相比之下后者的功耗一定更高。但是,后者的制冷量也很高,后者的能效比不一定低于前者。
所以,想要比較能源效率的時候,首先要決定空調的大小。相同大小的空調比較能效比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