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勘察的技術問題
首先,巖土參數(shù)(如可塑性指標、基本物理性質指標、抗剪強度指標等)不好確定;其次,勘察工作人員對勘察技術的認識還不夠深,知識儲備量比較缺乏,另外各專業(yè)的勘察人員在勘察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內部的溝通交流以及技術方面的交流,這直接導致工作人員對于自身技術的服務對象以及技術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并不了解。當進行重大項目或者較為復雜的工程時,一旦內部出現(xiàn)技術問題,工作人員很難快速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將之有效解決;第二點,界面劃分存在問題。界面劃分工作主要就是對巖土體以及巖石化界面進行劃分,同時對地質構造以及軟弱結構面進行判定等等。此外,通過界面劃分工作還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對地下存在的物體、空洞以及地質分布形態(tài)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詳細了解,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第三點,綜合能力存在問題。部分勘查工作人員綜合能力不足,不僅無法對野外和市內的原始資料進行有效整理、分析以及應用,同時也無法辨別資料的真實性并將之歸納總結,這直接導致勘查工作缺乏目的性,獲取的相關信息無法達到設計工作的相關要求標準。
2、勘察設備比較落后
我們知道,先進的勘察設備及技術,是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勘察結果的前提,因此,勘察設備在勘察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勘察單位在勘察工作中所使用的勘察設備都比較落后,導致了施工現(xiàn)場勘察出來的數(shù)值不夠,對于勘察得到的數(shù)據(jù)具有較大的影響。
3、勘察報告不
很多勘察編寫人員在編寫報告時沒有去勘察現(xiàn)場考查,了解現(xiàn)場具體的工程條件,而是直接將比較相近相符合的報告進行一些簡單的修正,就這樣遞交上去,他們根本都沒有對勘察報告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勘察報告缺乏科學性,再加上編寫工作人員的理論基礎知識、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等,導致了對工程地質問題與巖土參數(shù)分析不到位,所提出的方案沒有針對性。
4、巖土工程勘察質量下降
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對象是地面以下的地質體,就現(xiàn)階段而言,我國巖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和方法比較落后。其勘察方法依然采用傳統(tǒng)鉆探取樣法,室內實驗之中使用的也是傳統(tǒng)的常規(guī)實驗法,這直接導致獲得的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性不足,對原狀土樣采取工作的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野外鉆探工作的質量將會對總體勘察工作的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但是因為野外的地質比較復雜,因此勘察管理工作的難度非常大,并且因為實驗的試樣尺寸比較小,無法激昂宏觀結構和非均質性對于巖石性質造成的影響有效凸顯出來,代表性非常差。另外試樣不可能永遠保持原狀,而且有些巖土也很難取得原狀試樣。這就影響了巖土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和真實性,造成了巖土工程勘察質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