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下塘的數(shù)量:家魚苗一般每0.067公頃10萬尾左右,鰱、鳙魚還可適當多一些,草魚可適當少些,肥水塘可適當密些,新塘、瘦水塘應適當稀些。魚苗飼養(yǎng)20天左右,便長到3.3厘米左右,稱夏花魚種。這時就要進行次分塘,一般每0.067公頃放1-1.5萬尾。經30天左右的培育,夏花長至6.6厘米左右,又要進行第二次分塘,每0.067公頃放5000-8000尾為好,再經50天培育,魚種達10-13厘米時,要進行第三次分塘,每公頃放3000-4000尾,這樣飼養(yǎng)到年底,如果培育管理得好,每公頃可育出200-250公斤大魚種,規(guī)格一般可達17厘米以上。一次下塘,一養(yǎng)到底的山塘,放入夏花5000-6000尾。放養(yǎng)密度還必須根據山塘條件,餌料多少和管理水平等具體情況,適當增減放養(yǎng)尾數(shù)。
如何鑒別魚苗質量?
由于魚卵質量的不同及卵孵化過程中的多種原因,可造成魚苗體質有強有弱,一般我們可用下列方法加以鑒別:
①將孵化缸中的水攪動,使產生漩渦,魚苗如能沿著邊緣逆水游動,說明體質健狀,如果多數(shù)魚苗被卷入漩渦而無力抵抗,說明這批魚苗體質較弱。②將魚苗舀在白色瓷盆中,吹動水面,魚苗如朝風頂水游動者體質健狀,反之則差。③將魚苗舀在白色淺盆中,把水倒去,魚苗在盆底強烈掙扎,頭尾彎曲成圈狀者,說明體質健狀;而無力掙扎粘貼在盆底,僅頭尾顫動者則差。
總的看來,魚苗體色鮮嫩,體形肥滿勻稱,大小整齊游動活潑者為健狀的優(yōu)質魚苗,反之就是體質弱的魚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