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檔案密集架的承重能力與傳統(tǒng)手動、電動密集架的核心設計邏輯一致,主要取決于鋼材厚度、結構強度、層板工藝等因素,而非智能模塊本身(智能組件如電機、傳感器等對整體承重影響極?。?。其承重能力通??蓾M足絕大多數(shù)檔案存放需求,具體分類及參數(shù)如下:
一、常規(guī)承重等級(按層板承重劃分)
智能型檔案密集架的承重設計與 “輕型、中型、重型” 的分類標準匹配,具體如下:
輕型智能密集架
層板承重約 20 - 30kg/㎡,適用于存放 A4 文件、憑證、薄冊等輕量檔案。
鋼材配置:立柱厚度 1.2 - 1.5mm,層板厚度 1.0 - 1.2mm,多為小型辦公室或臨時檔案存放場景選用。
中型智能密集架
層板承重約 40 - 60kg/㎡,是常用的規(guī)格,可存放書籍、厚檔案、報表、光盤等中等重量物品。
鋼材配置:立柱厚度 1.5 - 1.8mm,層板厚度 1.2 - 1.5mm,廣泛應用于企事業(yè)單位、學校、醫(yī)院的檔案室,兼顧承重與經(jīng)濟性。
重型智能密集架
層板承重可達 80 - 150kg/㎡,部分定制款甚至更高,適用于存放古籍、圖紙、標本、金屬檔案盒等重型物品。
鋼材配置:立柱厚度≥1.8mm,層板厚度≥1.5mm(部分采用加強筋設計),軌道材質(zhì)升級為實心方鋼,常見于檔案館、博物館、設計院等對承重要求嚴苛的場景。
二、影響承重的核心因素
智能型密集架的承重能力并非由 “智能功能” 決定,而是由以下結構設計保證:
鋼材厚度與材質(zhì)
核心部件(立柱、層板、橫梁)的鋼材厚度直接影響承重,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多采用冷軋鋼板(SPCC),強度高于普通鋼板,且表面經(jīng)酸洗、磷化、靜電噴塑處理,兼顧承重與防銹。
層板支撐結構
中型及以上規(guī)格會在層板下方增加加強筋(間距 300 - 500mm),或采用 “凹凸沖壓工藝”,增強層板抗變形能力,避免因局部受力過大導致塌陷。
整體框架穩(wěn)定性
智能架體的立柱與底盤通過螺栓剛性連接,多組架體組合后形成整體框架,配合高精度軌道(軌距誤差≤1mm/m),確保承重均勻分布,避免單側(cè)過載導致傾斜。
地面承重適配
智能密集架的整體重量(含檔案)需與檔案室地面承重匹配,常規(guī)要求地面承重≥500kg/㎡,重型款需≥800kg/㎡,必要時需澆筑鋼筋混凝土墊層加固。
三、與傳統(tǒng)密集架的承重差異
智能型與傳統(tǒng)密集架的承重能力基本一致,主要區(qū)別在于:
智能款因增加了電機、控制系統(tǒng)等組件,整體自重略高(每組約增加 5 - 10kg),但設計時已預留承重冗余,不影響實際檔案存放量。
智能模塊(如 RFID 讀寫器、溫濕度傳感器)多安裝在架體頂部或側(cè)面,不占用層板空間,也不會額外增加層板負荷。
總結
智能型檔案密集架的承重能力完全能滿足常規(guī)及特殊檔案存放需求,選擇時需根據(jù)檔案類型(輕量 / 重型)、單份檔案重量(如厚冊古籍、大尺寸圖紙)確定承重等級,并優(yōu)先選擇鋼材厚度達標、結構加固的產(chǎn)品。若有超高承重需求(如存放金屬制品、大型標本),可與廠家定制加強款,確保使用。